试论《中华新韵》改造“十三辙”的历史成就与现实意义——以其二分梭坡辙、歌甲通波、歌乙通皆为例  

On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 Chinese New Rhyme " (中华新韵) in Transforming "Thirteen Rhyme Schemes" (十三辙)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黎新第[1] LI Xindi

机构地区:[1]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

出  处:《中国韵文学刊》2021年第4期101-106,共6页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摘  要:《中华新韵》在传统“十三辙”的基础上,根据同韵身即同韵的原则,将“十三辙”精细地拆分为十八韵。同时又将严格分韵与宽严相济融为一体,改变了“十三辙”各辙互不相通的惯例,设立了韵近相通的体例。即如歌甲通波、歌乙通皆,无论是众多用现代汉语北方话创作的韵文作品,还是学者的声学实验结果,都能表明其既符合押韵实际,又符合音理,具有明显的合理性。有鉴于此,《中华新韵》对“十三辙”的改造虽已属于历史,但对于当代韵书的编著,对于指导韵文写作或欣赏韵文用韵,都仍将有所助益。

关 键 词:《中华新韵》 “十三辙” 十八韵 歌甲通波 歌乙通皆 历史成就与现实意义 

分 类 号:I207.21[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