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4例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袁洪志[1] 谷涌泉[2] 齐书山[1] 廉亮亮[1] 

机构地区:[1]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北京102401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53

出  处:《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年第1期85-88,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摘  要: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其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由抗体介导产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伴血栓形成(HIT with thrombosis,HITT)或不伴血栓形成(孤立HIT)[2]。HIT患病率虽然较低,为0.1%~5.0%[3],但可继发形成致命性血栓,病死率高达5%~10%[3]。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因肝素类药物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往往会忽视HIT和HITTS的发生。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科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610例中,28例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3~7 d出现HIT,其中24例Ⅰ型HIT,4例Ⅱ型HIT,现将4例Ⅱ型HIT报道如下。

关 键 词: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普通肝素 血管介入治疗 血栓性疾病 抗体介导 出血性疾病 血栓形成 肝素类药物 

分 类 号:R5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