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克[1] 钟大丰[2] 李洋[3] 陈柏羽(整理)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 [2]北京电影学院 [3]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4]不详
出 处:《当代电影》2022年第1期4-19,共16页Contemporary Cinema
摘 要:在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然而,做大之后如何做强成为时下中国电影面临的挑战。做强中国电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工程",无疑需要更为高瞻远瞩、博古通今的卓识,需要更多智慧与创造力的联合打造。在千变万化的现象面前,作为研究、揭示本质与规律的电影理论,理应为此有所作为。构建中国电影理论体系也是时代的需要。在电影诞生的一百余年中,电影理论也如同综合性极强的电影艺术一样,汲取了其他理论的精华但又保有自身不可或缺的本质性,从经典理论到现代理论,从赛璐珞到数字技术,成为引领电影时代发展的重要指向。相对于电影创作与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影的理论发展较为缓慢,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总结、探讨与反思之处。目前,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之际,如何结合中国电影现状,借鉴、汲取历史及国外经验,发展、构建适合中国电影发展乃至具有全球普适性的理论体系,并将之引领、服务于中国电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我刊特别邀请了三位专家学者,就"时代场域中的中国电影理论建构"这一议题,从历史、技术、哲学、中国文化与美学等不同视角,深入探讨中国电影理论建构与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并期待引发学界的共同关注与讨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