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文学院,兰州730000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137-145,共9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摘 要:“说诨话”即讲说幽默诙谐笑话。苏轼创作的“诨话”,既有诸多单篇留存,又有“专著”传世。其“诨话”形式多样,涉及“说诨”“唱诨”“花判”等,苏轼不仅作为“诨话”的创作者,而且成为时人笔下戏谑笑谈故事中的主人公。通俗文学尚谈笑戏谑的时代风尚,滋养苏轼成长的巴蜀文化,其自身幽默风趣的个性特质,是解析苏轼与“说诨话”关联的锁钥。苏轼“说诨话”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苏轼不仅将其视为人生困境谪居时的助益,亦重视其自娱娱人之功用,在与亲友僚属的幽默诙谐言谈之中,彰显出友情与温情,与此同时,其“诨话”含“医愚”“疗腐”之意。一系列戏谑谈笑背后,蕴涵着东坡对人生意义的深层思考,亦体现了其超然物外、超然于荣辱生死的人格特质。系统探研苏轼“说诨话”的传播创作及文化意义,对于全面认识和研究苏轼颇有助益,其“戏谑笑谈”不仅成为苏轼诗文创作的“养料”,而且能作为研讨宋代通俗文学之窗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5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