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垚 付学强[1] 王莹[1] 邱颐[1] 燕兴梅[1] 吴育林[1]
机构地区:[1]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和浩特010010
出 处:《内蒙古医学杂志》2022年第1期78-79,83,共3页Inner Mongolia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内蒙古医科大学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编号:YKD2018QNCX043)。
摘 要: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和髂筋膜阻滞在患儿发育性髋脱位(DDH)手术的镇痛效果及致痛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全麻下行DDH手术患儿40例,年龄2~1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腰方肌阻滞组(Q组,n=20)和髂筋膜阻滞组(F组,n=20)。采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为: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记录术后即刻(T0)、3h(T1)、6h(T2)、12h(T3)、24h(T4)的FLACC疼痛行为评分,分别于T1、T2时间点采集患儿血液5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前列腺素E2和P物质的表达水平。记录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血肿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T0~T4时Q组患儿FLACC评分明显降低(P<0.05)(表2);T1、T2时Q组患儿血清中前列腺素E2和P物质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患儿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呼吸抑制、穿刺部位血肿等不良反应。Q组3例(15%),F组2例(10%)发生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FICB相比,超声引导下QLB用于患儿DDH手术,能有效降低致痛因子表达水平,术后镇痛效果更完善,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