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宁 张锋[1] 吴震[2] 杜红蕾 赵轶峰[3] 

机构地区:[1]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消化内科,072750 [2]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外科,072750 [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075061

出  处:《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年第11期1418-1421,共4页Modern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Gastroenterology

基  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计划基金(20210951);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2041ZF024)。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胃癌内镜黏膜剥离术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验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390例,进行2年随访,共有40例患者失访。完成随防的350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60例(17.14%),归为转移组;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290例,归为未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下病变表现及病理特征等情况,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结果两组性别、病程、萎缩性胃炎病史、主要症状、病变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年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比率、病灶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管/血管浸润比率与未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44,P=0.001)、H.pylori感染(OR=16.921,P=0.002)、病灶直径(OR=2.265,P=0.000)、分化程度(OR=3.846,P=0.028)、黏膜下癌(<和≥500μm)(OR=5.4964和16.3929,P=0.002和0.000)及淋巴管/血管浸润(OR=46.083,P=0.000)均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淋巴结转移发生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13(95%CI:0.889~0.937)。结论病灶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血管浸润等危险因素构建的线列图可为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进行有效预测,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 键 词:胃癌 病理学 淋巴结转移 预测 分化程度 浸润深度 

分 类 号:R735.2[医药卫生—肿瘤] R573[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