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袁越
机构地区:[1]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投资部
出 处:《中国经济报告》2021年第6期26-42,共17页CHINA POLICY REVIEW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人口要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引发了舆论的广泛担忧:人口结构的转变是否会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掣肘?全球经验表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确实存在负相关性,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对应年均实际GDP增速下降约0.13个百分点,这一关系具有高度统计显著性。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进行分解、并进行跨国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经济40年的高增长不足以用劳动力扩张、即狭义的人口红利来解释,劳动力在部门间的有效配置以及劳动力素质提升也对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劳动力扩张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增长贡献度不足一成,而人口要素整体的贡献度近四成。事实上,纵观各国的发展历史,狭义人口红利并非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为确保经济长期增长,最终必然要经历从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要素配置优化与效率提升的转型。未来,中国完全有能力从多个维度着手,更广泛地挖掘劳动力的潜力,提高潜在增长率,以对冲人口结构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仍具备相当规模,特别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从事农业劳动、尤其是农村地区年轻人。亟需尽快取消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项限制。应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素质,这将将成为拉动中国长期增长的动力。具体执行层面,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大力普及高中及职业教育、缩减城乡之间受教育程度的差距,这三者应当并行不悖。50-65岁高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存在提升空间,随着人均寿命的大幅提高,政府可以考虑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鼓励50岁以上的人口继续积极参与劳动,充分发挥其劳动技能与经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0.2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