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佳伦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出 处:《判解研究》2021年第2期188-207,共20页
基 金: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网络内容治理体系及监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ZDA3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自1994年以来,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达到了空前水平,这种影响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和程度改变着人们的主观思想和客观世界。互联网内容流转是作为人权的言论自由在网络领域的延伸,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法律确认并保护。近年来,我国各地和各级人民法院在裁判文书中对互联网人格权侵权、版权侵权等做出了不同程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本文通过对45个互联网名誉权侵权样本案例的实证研究,并结合名誉权侵权审判实践中具体情形,归纳出司法实践在互联网内容侵权的主体、定义、边界等领域的新难题和新共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