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上海200437 [2]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上海201203 [3]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1203
出 处:《中国康复》2022年第2期122-124,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基 金: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智慧医疗专项(2018ZHYL0216);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2018-2020)-CCCX-2001-06/2004-05);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项目(SHDC12018126);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项目(19XD1403600)。
摘 要:脑卒中是目前造成我国成年居民死亡和残疾的首位原因[1],而脑卒中后痉挛(post-stroke spasticity,PSS)是其中最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2]。PSS的发生率虽然在不同研究中不尽相同,但是可能在发病后6个月内持续升高乃至影响一半以上的患者[2-4]。尽管运动神经元及其突触兴奋性增强和抑制性突触输入减少可以解释速度依赖的肌张力升高等痉挛的特征[5],网状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的下行调节失衡也被认为是PSS产生的原因[6-7],然而PSS发生的中枢机制仍不明确,这也导致临床PSS康复干预的疗效始终不理想[8-11]。脑成像技术的迅速崛起与广泛应用为PSS机制与康复策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12-14]。本文综述近年来脑影像技术在PSS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PSS机制研究、疾病预后以及康复干预优化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