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嘉琳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 处:《西部学刊》2022年第3期43-46,共4页Journal of Western
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关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出路问题,以张东荪为代表的研究系分子从“社会主义在中国能否实现、发展实业是否为中国的唯一出路、社会主义是否为救治中国的良药”等角度出发,与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回顾张东荪“社会主义”思想的嬗变,发现开始他支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赞同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但从1920年10月英国著名学者罗素来华演讲开始,张东荪转而认为社会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发展实业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社会主义并不是救治中国的良药,基尔特社会主义是“最好的社会主义”。张东荪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使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反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