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俗分野”到“雅俗合流”:民国时期上海对评剧的接受(1935—1937)  被引量:1

From "Separation of Elegance and Vulgarity" to "Confluence of Elegance and Vulgarity" :Shanghai’s Acceptance of Pingju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935—193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姜岩 陈劲松[1] JIANG Yan;CHEN Jin-song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上海200234

出  处:《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11-16,共6页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of Arts

摘  要:1935年,上海一度出现"评剧热",表现为报刊上涌现的大量演出信息与剧目评价;1937年,上海进入"孤岛时期",随着演员锐减与剧目匮乏,上海评剧逐渐萧条。上海特有的"雅俗文化"是审视这一现象的合理角度。1935年,以冯叔鸾(马二先生)为代表的上海剧评家怒斥"蹦蹦戏"在市民阶层的风行,于是造成"雅俗分野",上海市教育局的"约谈"行为更是加深了二者的鸿沟;1936年,上海评剧进入全盛期,特点是"流派之争"与"起源之争",为"雅俗文化"提供彼此交流的机会;1937年,为振兴上海评剧,进步人士与市民阶级群策群力,他们要求戏曲革新的呼声使得"雅俗合流"。在此过程中,上海"求新求变"的戏曲生态与"雅俗互动"的文化品格得到巩固和加强。

关 键 词:雅俗文化 民国时期 上海评剧 “蹦蹦戏” 

分 类 号:J825[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