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敏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剧影月报》2022年第1期55-55,共1页Drama and Film Journal
摘 要:木偶戏,源于汉,盛于唐,唐代的扬州,木偶戏极为兴盛。唐人杜佑久寓扬州,唐德宗、宪宗时任淮南节度使长达20年。他长于吏事,政绩显赫,还做过一段宰相;特别精于学术,其编撰的《通典》至今仍为研究历代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这样一位高官厚爵、博学多才的学者,退休后的最大愿望竟然是希望能像普通老百姓一样看看傀儡戏,也就是如今的木偶戏。可见其时,扬州木偶戏的发展状况可以推测是多么的精彩和有意义了。到了清代,扬州木偶戏空前繁荣,演出遍及城镇大小场馆,观看木偶戏的观众来源也是方方面面,而且布袋傀儡、提线傀儡、杖头木偶、水傀儡等偶剧种类也相应丰富。除了一些古籍记载,在很多诗人的诗词中也有不少描述木偶戏的篇章。木偶戏的繁盛现象在扬州一直延续至建国时期,甚至从城市向农村发展,演出区域可谓遍布扬州乡村,据1949年的调查统计,当时扬州所属泰兴县就有100多个木偶戏班。纵观扬州木偶戏发展的一千多年历史长河,唐代可以说是第一个高潮,清代则是第二个发展高峰,那么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则为扬州木偶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飞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