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葛政委[1] 吴运江 GE Zheng-wei;WU Yun-jiang
机构地区:[1]三峡大学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
出 处:《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8,共8页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万里茶道’茶业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19ZDA179);三峡大学与鹤峰县重大校地合作项目“万里茶道鹤峰茶源地遗产综合研究”(SDSH2020055)。
摘 要:近代以来,宜红茶区有着规模不大、能量不小的茶商群体,他们既有坐商,又有行商;既有客商,又有土商;既有洋商代办,又有自营茶商。这一茶商群体在湘鄂边的鹤峰、五峰、石门、长阳等地设立茶庄茶号、传授红茶技艺、组织茶叶运销,从而形成了一个集红茶生产、加工、集散和转运于一体的“宜红茶区”,并让这一区域的茶业“嵌入”世界茶叶贸易体系。在风云变幻的近代,茶商推动了“宜红茶区”路网的形成和集镇的繁荣,推动了宜红茶区各民族与平原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茶区各民族生活的改善。但当“嵌含”于资本主义贸易体系边缘的宜红茶业体系一旦“脱嵌”时,宜红茶区的茶商及茶农又遭遇了多舛的命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8.1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