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郝霞[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所
出 处:《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2021年第1期199-224,共26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古写本文献缀合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6CTQ0013)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古代图书装帧史上,卷子向册叶形制的演变是公认的趋势。这一趋势中产生的一些使用不很广泛、没有可靠古籍记载的装帧形式如“缝缀(缋)装”“龙鳞装”“旋风装”“粘叶装”等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引发了学界激烈的论争。中古写本文献缀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装帧样式实例,与原有的“旋风装”“缝缀(缋)装”相似但又相异,特别是纸叶折叠的不同方式是制作和形成各自特点的关键。同时我们所发现的这些文献一旦折叠处发生断裂,又极其类似于原定义的“旋风装”“缝缀(缋)装”文献。这说明一种装帧形式的出现、推广和被后起的形式取代,实际经历了复杂有趣的过程。每一种装帧方式的产生、使用和停用,都是下一种装帧方式成型之前中国古代人民出于实用的需要进行改良的尝试和探索。在从卷轴装到册叶装的演进过程中,“折叠”这一动作以及因折叠引起的“断裂”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分 类 号: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