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湘平 Shen Xiangping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江海学刊》2022年第1期64-72,共9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摘 要:中国人学研究需要真切把握现时代人的存在状况与可能趋势,自我的肉身、认知和心灵是三个重要切入维度。当代中国,人们对生命健康、生命生产极度关注,但存在自己生命生产和他人生命生产的不平衡。身体被"视觉中心"塑造,技术进步带来"忒休斯之问"和迎来后人类纪,虚拟自我开启肉身新纪元,"我身何是"更加迷惑。网络虚拟经验带来"现实倒置",媒介改写现实,因果性认知日益让位于相关性分析,"信息茧房"效应和知识工业化造就系统性愚钝、反智及意见"粉丝化"等状况,"我知何识"因与社会历史结构、人的存在状态俱为一体而愈加复杂。当今中国确实面临失去民族精神独特性的危险,人们对显现的执着遮蔽本真存在,普遍存在主体感危机和道德感弱化倾向,核心问题则在于意义的消减甚或迷失,从而导致幸福感的稀缺,"我心何属"直接关联存在领悟和心灵安顿。今天,我身何是、我知何识、我心何属已经超越个体成为关乎人类整体存在的大问题,任何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日益需要基于共在的领悟与再道德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7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