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现实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振华[1] 王芒 廉皓屹[1] 付大鹏[1] 杨圣[1] 杨帆[1] 芦健民[1] 

机构地区:[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辽宁大连116001

出  处:《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年第3期338-341,共4页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

基  金:辽宁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4012);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博士启动基金(DLDXZSYY-BK201809);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项目(2021RQ031)。

摘  要:目的分析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MR组35例(采用MR定位技术)和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C形臂机透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骨水泥渗透率、骨水泥弥散分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脊椎畸形矫正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骨水泥弥散分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水泥渗透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24h及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及脊椎畸形矫正情况(包括骨折椎体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24h与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骨折椎体Cobb角、伤椎前缘缩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在术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MR组骨折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R技术在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定位效果比较满意,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并能达到理想的骨水泥弥散效果,有效预防椎体再次塌陷。

关 键 词:混合现实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C形臂机透视 

分 类 号:R681[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