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血小板计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丹[1] 林振浪[1] 罗群燕 郑琬丽 周彩玲 王丽珍 王灵华 

机构地区:[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浙江温州325027 [2]台州恩泽医疗(集团)恩泽医院新生儿科,浙江台州318050

出  处:《中国妇幼保健》2022年第4期617-620,共4页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基  金: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科技计划项目(2018A23021)。

摘  要:目的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血小板(PLT)计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集团)恩泽医院、台州医院两家医院新生儿科确诊NEC患儿50例为NEC组,选取同期不是NEC病情稳定的早产儿50例作为对照组,其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等各方面和病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以及NEC不同Bell分期外周血PLT计数和I-FAB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外周血PLT计数NE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周血I-FABP水平NE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EC不同Bell分期外周血PLT计数和I-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Bell分期呈显著相关关系(r=-0.73、0.80,均P<0.01)。PLT计数的诊断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6%,I-FABP水平的诊断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88%,而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94%。结论外周血PLT计数和I-FABP水平可用于早期判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能达较高水平,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关 键 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血小板计数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诊断 

分 类 号:R722[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