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文龙[1] Zhang Wenlong
机构地区:[1]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出 处:《清华法学》2022年第1期64-80,共17页Tsinghua University Law Journal
基 金:华东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资助;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超大城市基础设施邻避效应的法律规制研究”(2020BFX0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印度法系及其与中华法系的比较研究”(14JJD820018);北京宸星教育基金会项目“印度法和伊斯兰法研究”(2019-03-003)。
摘 要:《印度刑法典》是普通法地区法典化的成功先例,也是法律移植的经典范例。从立法历史背景来看,这部刑法典是英帝国变革印度殖民统治的产物,并因此深受19世纪英国刑法改革的影响。从起草与实施过程来看,法律参事和法律委员会是刑法典编纂的主要设计者和执行者。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不仅实现了印度刑法的统一,而且也促进了印度刑事司法的统一,从而推动印度刑法现代化。从内容、形式与特征来看,刑法典是以英国刑法为基础,并吸收了当时英国刑法改革的成果,如大量减少死刑的罪名和以边沁的法典编纂原则为指导,从而反映出以英国为代表的近代西方刑法改革理性化、世俗化和公法化之特征。从立法修订与刑法发展来看,刑法典的立法修订模式是以刑法(典)修正案为主,同时,以单行法规立法为辅。160年来,印度刑法发展呈现出此消彼长的三个趋势,一是殖民化与去殖民化,二是宪治化与反宪治化,三是解法典化与再法典化。因此,探讨印度刑法现代化的经验和特点,也许能为中国刑法的法典化和现代化提供有益启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2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