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萌发方式与留桩高度对沿江平原再生稻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晓红[1] 吴小文[1] 周兵[1] 吴晨阳[1] 潘志军[1] 尹玲[1] 程驭 夏慧婷 

机构地区:[1]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庐江231500

出  处:《现代农业科技》2022年第5期10-13,共4页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YFD03009000);农业农村部高质高效行动项目。

摘  要:为探索不同灌溉萌发方式与留桩高度对沿江平原再生稻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水层与湿润2种灌溉方式萌发,60、45、30 cm等3种留桩高度对其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45 cm及以下留桩高度范围内,水层萌发有效穗、产量均较湿润萌发高;60 cm左右留桩高度,湿润萌发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均较水层萌发高。综合分析,丰两优香1号在沿江平原地区作再生稻栽培,头季机收适宜留桩高度为45 cm左右;腋芽萌发采用湿润灌溉时宜留高桩,采用水层灌溉时留桩高度宜为45 cm及以下。

关 键 词:再生稻 灌溉萌发 留桩高度 生育动态 产量 

分 类 号:S51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