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月[1] Sun Yue
机构地区:[1]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 处:《中国音乐学》2022年第1期124-136,共13页Musicology in China
基 金:2019年度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课题“调性表情及其美学问题系列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古典音乐语境中,作曲家常常选择或偏爱使用相同的调性来表达相似类型的情感。例如,在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为数不多的小调作品中,c小调似乎具有典型的表情风格,并形成有特殊音乐意义的历史传统。绝对音高意义上的C音乃至C调,是人类在音乐实践历史与听觉感性审美的共同作用下建构起来的音高与音调的中心。本文提出"C音本位"概念,认为贝多芬《合唱幻想曲》就是这种调性表情的典型作品,从而阐明绝对音高意义上的调性系统与音乐作品的结构力场、感性行态与意义表征之间的关系。《合唱幻想曲》形式上以主音为中心的拉力、张力、合力的调性场域与反体裁的体裁多样化融合,内容上表征着从数量、音量、体量的感性行态增长所寓示的从个人到合众的进步理想与崇尚自由的现代性诉求,审美形而上学层面超越相对有限的现实世界达到绝对音乐的至高境界。因此,贝多芬为c小调至C大调的表情路径所竖立的是一种"音乐的崇高"的美学范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