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2]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0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22年第3期89-91,共3页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商代埙的音乐学研究,项目编号:17YJA760079。
摘 要:埙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年的文献记载中就有所涉及,先秦史籍《世本》云:"埙,暴幸公所造,亦不知何人,周畿内有暴国,岂其时人乎?本作壎。五寸半,长三寸半。";据目前的考古出土实物表明,埙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出现,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大致约为6700年前左右。据说埙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是作为一种乐器被古代先民们所使用,而是作为一种狩猎的工具,即石流星,它主要类似于一种球形飞弹用来追捕猎物,后来随着陶业的逐渐发展,开始用陶土制成,用埙吹奏的乐音模仿禽鸟的声音,以此作为捕鸟的工具。文章主要依据现有的文献记载以及目前考古情况对商埙出土情况进行分析。
分 类 号:K854[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