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年第3期250-250,共1页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And Wounds
摘 要:严重烧伤过程中,由血管渗漏诱发的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血管渗漏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整形外科孙炳伟教授团队近期在《Burns & Trauma》发文《Neutrophil-derived heparin binding protein triggers vascular leakage and synergizes with myeloperoxidase at the early stage of severe burns (with video)》, 该研究通过ELISA的检测患者血浆中中性粒细胞相关颗粒蛋白[肝素结合蛋白(HBP)、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以及糖萼分解产物(透明质酸、硫酸乙酰肝素及多配体聚糖1)含量, 观察到烧伤患者中性粒细胞相关颗粒蛋白和糖萼分解产物的含量均明显升高。采用体外人微血管内皮细胞-1细胞、小鼠烧烫伤模型及重组HBP注射模型的研究观察到, HBP可导致比烧伤更严重的血管渗漏。通过瞬时热刺激模型观察到人来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泌HBP、MPO明显增多, 而MPO并不能单独诱发血管渗漏, 但其可以促进HBP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程度。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 MPO的催化产物--次氯酸能诱发血管内皮细胞CD44胞外结构域脱落, 进而损伤糖萼。糖萼受损后, 则上调血管内皮细胞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 促使中性粒细胞更加牢固黏附, 加重血管渗漏。该研究阐明了中性粒细胞来源的HBP和MPO分别通过不同途径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和糖萼的新机制, 从而为重度烧伤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关 键 词:肝素结合蛋白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病理生理机制 髓过氧化物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硫酸乙酰肝素 整形外科 严重烧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