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民俗传承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兰坪县普米族田野调查为例  被引量:3

Ecological Folklore Inheritance Promotes Biodiversity Protection——A Fieldwork Case of Pumi People in Lanping Coun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瑛 Luo Ying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出  处:《文化遗产》2022年第2期142-150,共9页Cultural Heritag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视觉艺术与族群认同”(项目编号:18EA2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从民俗学视角探讨生物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论述族群传统习俗与生态环境的双向互动。生物环境控制并影响着民俗文化的形成特性,作为传统知识的民俗与自然环境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民俗中包括人类对土地、水源、动植物及相关生物的认知、利用和管理,这些属于人与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相处的世代累积经验。云南兰坪县普米族的生态民俗,是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文化体系,其传承中的生态要素有:自然环境为民俗传承场;生产中的自然共生习俗;生活习俗中的和合观念;羊的生态文化意义。民俗传承中的生态维护功能,则体现为民俗观念中的生态保护意识、行为模式上的生态维系惯性。普米族民俗的调查研究,为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一个文化人类学相关的视角。

关 键 词:传统知识 传承 生物多样性 生态民俗 

分 类 号:K890[历史地理—民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