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泽亮[1] 田希 Liu Zeliang;Tian Xi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哲学系 [2]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法音》2022年第2期8-11,共4页The Voice of Dharma
基 金: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五代华严禅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YJC720010。
摘 要:宋代杨杰为《宗镜录》所作的序言中说:永明延寿(904-975)"深达禅宗,禀奉律仪,广行利益"[1]。可见,戒法思想在延寿整个佛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学界对此鲜有专门的探讨。[2]延寿的戒法思想主要见于《受菩萨戒法并序》一卷[3],收入《卍续藏》,尾题《梵网菩萨戒仪》[4]。这是延寿以"摄心为戒"为基础,圆融戒定慧三学,重构、再释戒法思想的代表作。本文以此为文本,结合延寿《宗镜录》《万善同归集》《定慧相资歌》《垂诫》等著述,以阐释其戒法思想的内涵,并将其置于佛教史视野之下,阐发其理论贡献及其所彰显的伦理特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