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风潮之原因及其在世界经济会议主张抬高物价之立场——《张公权金融言论集》(马学斌编著)摘登(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公权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国际金融》2022年第1期77-80,共4页International Finance

摘  要:本文原载《中行月刊》第7卷第2期(1933年8月),《银行周报》第36期(1933年8月)转载。该文系张公权于1933年7月20日,在上海银行学会和中国经济学社上海分社联合举行的学术讲演会的讲演词。张公权在介绍美国金融风潮的经过和深刻分析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银行界应从中吸取的教训,对今天仍有现实的鉴镜意义。其要旨在于"我们要观察银行发展的精神,须有安全独立发展的目的,更不以利润投机为原则,方可以充实资金的运用途径,而减少病魔的侵蚀。"上海银行学会,系由上海著名金融家徐寄廎等于1932年12月9日发起成立。其宗旨有别于早先成立的上海银行业公会,是一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组织,有永久会员及普通会员三百余人(1941年时)。办有《金融导报》和《银行学会月刊》;闻名遐迩的《银行周报》后来也交由该会承办(1)。中国经济学社,系由留美回国的刘大钧、陈长衡等十余人,于1923年11月在北京发起成立。要求入社者资格,系国内外大学毕业专修经济学科,或现任职务需用经济学识者为正社员;尚在学校修业,而欲入社得切磋之益者为副社员。其宗旨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输入外国经济学说;刊印经济书籍及论文;社员间交换经验知识。推举刘大钧为社长,戴乐仁(美国人,燕京大学教授)为副社长,1924年增选马寅初为副社长。鉴于上海社员多,故于1926年底成立上海分社。抗日战争期间,该社迁至重庆,以马寅初为社长,陈其采为副社长(2)。张公权与上述两团体关系密切,往往应约在年会等场合发表主题演讲。

关 键 词:经济学说 金融风潮 抗日战争期间 副社长 燕京大学 中国经济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 张公权 

分 类 号:F831.9[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