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PICC置管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学分析及预测模型设计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江莹 查丽[1] 顾红平 胡旭芬 庄琳 

机构地区:[1]泗阳县人民医院,223700

出  处:《全科护理》2022年第10期1413-1417,共5页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学,设计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开展静脉治疗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儿科收治的200例静脉治疗病人为研究对象,参照相关标准确诊病人是否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统计感染病人例数,调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静脉治疗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结果:200例病人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54例,发生率为27%;检出病原菌共125株,包含革兰阳性菌83株(66.40%),革兰阴性菌32株(33.60%);单因素分析显示,静脉治疗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置管部位、静脉治疗时间、导管移动、穿刺次数、导管维护周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外周血白蛋白(Alb)、营养状况、住院时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静脉治疗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静脉治疗时间≥7 d、穿刺次数≥3次、使用糖皮质激素、外周血白蛋白<35 g/L、营养不良、导管移动(P<0.05);经回归分析法构建得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P=1/[1+exp(1.894-0.970×静脉治疗时间≥7 d-1.963×穿刺次数≥3次-1.225×使用糖皮质激素-2.009×外周血白蛋白(Alb)<35 g/L-2.445×营养不良-1.904×导管移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731;验证结果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特异度为96.05%,敏感度为87.50%,准确率为94.00%。结论:临床静脉治疗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且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研究构建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预测,可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可靠依据。

关 键 词:静脉治疗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学分析 风险预测 

分 类 号:R472[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