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妍妍
机构地区:[1]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
出 处:《新闻研究导刊》2022年第4期46-49,共4页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冶萍公司档案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ZDB044。
摘 要:1932年《时事新报》报馆爆发工潮,其间工人与资本家均借助大众媒介的宣传作用,竭力塑造己方及他方形象,在舆论场中树立了截然对立的媒介形象,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社会舆论对此次事件的判断,影响了工潮结果。这场舆论战的成败,表明工人与资本家在舆论环境中所处舆论地位的差异。得益于社会思潮与舆论同情,工人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不同政治立场的大众媒介对工潮事件进行了多角度的报道与评论,促使受众生成情感共鸣,推动了工潮事件的解决。文章在分析大众媒介对1932年《时事新报》工潮的报道与论说的基础上,运用话语分析理论与框架理论,结合历史事实与社会舆论背景,探究新闻框架与认知框架对社会群体事件的选择与重组,旨在为大众媒介对社会群体事件的应对与处理提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