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健 Gao Jian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30-139,共10页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新诗对称形式研究”(19CZW03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24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伴随着传播接受方式的现代转变,中国新诗借助报刊、书籍等现代印刷媒介,逐渐远离古代诗歌听觉优先的传播接受模式,走向了一条以视觉感知为主导的崭新道路。这一转变从多个方面深刻影响着新诗的诗歌观念、审美法则与建构方式,并为中国新诗形式变革提供了内在支撑与根本动力。首先,在视觉转向的影响下,现代视觉标记大量入诗,新诗的视觉面貌与建构意识焕然一新;其次,视觉转向打破了声调格律的限制,为自由解放的诗体形式奠定了基础;再次,以视觉接受为主的阅读方式,确立了诗意的主导地位,并为复杂精细的现代化表达提供了支撑;第四,视觉转向带来了音义结合的音节划分方式和灵活的音韵组织形式,新诗的节奏效果更趋自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