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振亚[1] Luo Zhenya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22年第2期156-164,共9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创造社诗群以个人欲望为基点,屈辱和焦虑交织的感伤情感与“异化”体验,看似近于西方的浪漫主义潮流,更暗合着大正时期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实质和厨川白村的“苦闷”哲学,当时流行于日本的泰戈尔热、惠特曼热则推波助澜,导致了创造社诗歌的异军突起。在“新浪漫主义”的辐照下,前期创造社体现出“为艺术而艺术”的非功利倾向与“主情主义”的核心追求,用想象支撑诗歌的艺术“天国”。而创造社“转向”也是逸出大正文化圈的场域转换所致,是对个人主义“感伤病”清算的结果,“转向”标志着当初有日本大正文化滋养的“新浪漫主义”在中国的暂时退潮,但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的终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