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功理 郑少华 WANG Gong-li;ZHENG Shao-hua(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Shanyang people’s Hospital,Shanyang,726400,China;Department ofHepatobiliary surgery,Meixian people’s Hospital,Meixian,722300,China)
机构地区:[1]山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山阳726400 [2]眉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眉县722300
出 处:《血栓与止血学》2022年第1期95-97,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T)形成早期预防与治疗对策。方法以60例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影像学检查分为PVT组(n=23)和非PVT组(n=37)。分析影响脾切除患者术后PVT的相关因素。按照患者术后意愿分为抗凝组(n=36)和非抗凝组(n=24),分析抗凝对PVT的预防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VT组与非PVT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D-D)、脾脏厚度、门静脉直径、预防性抗凝比较差异显著(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OR=1.034)、D-D(OR=3.521)、脾脏厚度(OR=1.154)、门静脉直径(OR=2.758)、预防性抗凝(OR=0.015)与PVT形成密切相关。抗凝组与非抗凝组性别、年龄、门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PLT、MPV、PT、INR、D-D及PVT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可监测PLT、D-D、门静脉直径及脾脏厚度等预测术后PVT的发生,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PVT。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3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