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林草高效间作技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万波 

机构地区:[1]辽宁省国营朝阳县东五家子林场,122000

出  处:《农家科技》2022年第4期30-31,共2页

摘  要: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我国早在2000年就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在干旱地区的实践,生产中采用牧草与林木相结合的间作栽培模式,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解决纯生态林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及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缺草的问题,有效增加退耕农户的收入,确保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不返弹,能致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一、树种及草种选择目前适合在干旱地区林草间作技术中推广的树种较多,包括水土保持林树种(如沙棘、柠条、山杏、沙枣、四翅滨藜等)、水土保持用材林(如旱柳、毛白杨、油松、白榆,伴生的树种可以选择沙棘)、生态经济林树种(如沙枣、花椒、食用杏、大果沙棘等),适合的牧草种类包括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红豆草、锤穗披碱草等。

关 键 词:退耕农户 经济林树种 退耕还林工程 水土保持林 牧草种类 封山禁牧 大果沙棘 生态林 

分 类 号:F3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