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辨证论治脾虚湿浊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原的影响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枝锦 吴平财 

机构地区:[1]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海口570216

出  处:《时珍国医国药》2022年第3期643-646,共4页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  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817387);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36号)。

摘  要:目的探讨并观察参苓白术散结合胃黏膜微观辨证用药治疗脾虚湿浊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胃镜及黏膜病理活检确诊、中医宏观辨证为脾虚湿浊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硫糖铝悬浮液10ml/次,麦滋林颗粒10g/次,莫沙必利片5mg/次,均3次/d,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用四联疗法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0 d;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结合胃黏膜微观征象辨证加味用药组方汤药,1剂/d。16周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总积分、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胃黏膜微观征象、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治疗前后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Ⅱ)水平。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及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黏膜微观征象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70.4%、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17、PG Ⅰ、PG Ⅰ/PG Ⅱ(PGR)水平明显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结合胃黏膜微观辨证用药治疗脾虚湿浊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及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 键 词:微观辨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虚湿浊证 参苓白术散 定标活检技术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分 类 号:R285.6[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