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2]河海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8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52-59,共8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统一战线功能定位与机制建构研究”(17DJA00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课题“重大疫情应对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20SJB0014)。
摘 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体制机制转轨造成利益得失分化、社会结构转型引起社会心理波动和生活模式变化、现代化带来传统社会离散性向现代社会整合性转变等因素综合作用,给我国社会凝聚力构建带来挑战。新加坡组屋制度和社区治理施政半个多世纪以来,不仅有效解决了新加坡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而且促进新加坡实现多民族和谐共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凝聚团结、稳定繁荣,成为全球治理的典范。中国与新加坡虽然历史不同、国家制度不同、国土面积差异巨大,但与其在建国初期面临贫穷落后境况、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是相似的。新加坡组屋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以及其治理理念启示我们,构建社会凝聚力必须坚持良法善治理念,以治理激发人民的奋斗之情,明确社会治理中的不变与变,以共同目标凝聚人民共识,遵循社会心理规律,以制度调动人民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