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志洲[1] Zhizhou ZHANG
机构地区:[1]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089
出 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24-33,共10页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基 金: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冷战后全球主流媒体意识形态演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舆论对策研究”(18ZDA320)。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概念,是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基础。其中所倡导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五大价值理念,在解决当今国际重大问题中具有基础理念和动力的作用,越来越被国际社会重视,为中国赢得了国际话语权的快速增长。不过,作为一套系统性新话语,在国际舆论和话语权主导地位“西强我弱”的总体格局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遭遇了系统性的“认同障碍”和“传播困境”。如何促进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权格局?基于国际话语权生成逻辑,结合世界现实和趋势,建议进路包括深入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系的“超越性”话语含义、强化共同价值的认同、思维方式上靠近、塑造中国良好形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