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萍[1] 杨磊[2] 周逸群[3,4] 蒯梦妮 彭煦棠 张志国
机构地区:[1]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700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3]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传统技术传承基地,湖南长沙410208 [4]中药成药性与制剂制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208 [5]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700
出 处:《中医药学报》2022年第5期109-114,共6页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804075,81803729);张志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42号);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药联合项目(2021JJ80021)。
摘 要:中药煅炭使用历史悠久,“煅炭存性”是中药煅炭的要求与质量标准,对指导中药煅炭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及相关法典,对煅炭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进行探讨。自《食疗本草》出现鹿角“火煅”,之后相继出现莲房“煅灰”,蝉蜕“煅灰”,高良姜“煅黑”,芦荟“微煅”,血余、灯心草“煅存性”等一系列煅炭炮制方法。现行《中国药典》收载的5个中药煅炭品种仅从外观性状反应煅炭程度,无法满足“煅炭存性”的现代发展,进一步优化改良煅炭工艺,建立煅炭品种内在质量的质量标准物质,对推动煅炭炮制工艺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为中药煅炭的历代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炭药提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