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彩云 Li Cai-yun
机构地区:[1]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 [2]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 处:《新疆社科论坛》2022年第2期107-112,共6页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基 金: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开放课题一般项目“丝绸之路北道中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YDYL2021YB00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西域文学的中华文化符号研究(先秦-1884)”(项目编号:21BZW15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西域诗》编纂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1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祁韵士描写沙漠意象的诗歌主题极其丰富,沙漠意象使用多达60余次,该意象成为西域风景诗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物象之一。对沙漠意象的解读有助于从深层次认知祁韵士的西域诗,该类诗歌在祁韵士诗歌中的比重较大,可见沙漠奇景带给诗人内心的震撼。诗人借助于沙漠意象将西域山水画卷毫无保留地展现于我们眼前,全方位展示了清代中后期西北边疆的人文地理风貌。沙漠意象描绘了西域奇异的自然风光,展现出诗人西行旅途中的艰苦境况。沙漠意象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寄托了诗人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和心境。此外,祁韵士借助于沙漠意象再现了西域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并通过描写西域音乐奇材瀚海石,展现出他在西域的社会生活场景。沙漠意象中表现出祁韵士积极乐观和顽强抗争的精神尤其能够打动人心,他笔下描写的沙漠奇景和人文风貌尤其真实可信。该类诗歌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展现出诗人极高的创作才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