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戴西伦 Dai Xilun
机构地区:[1]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广电系
出 处:《青年探索》2022年第3期101-112,共12页Youth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青少年女性数字媒介文化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BXW11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躺平”作为当前青年文化的新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实上,描述青年人因各种社会压力而产生逃避、放弃、自我封闭等情绪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词语,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于英国出现的“尼特族”。此后,“尼特族”在欧洲、南非等被普遍用于形容低学历、低年龄、低社交性、低收入、无业的青年群体。“尼特族”进入东亚文化圈后,经过与本土文化社会的交融,形成了基数更庞大,对我国青年文化影响更大的日本“低欲望社会”与韩国“独居社会”现象。我国“躺平”一词包含了行为惰性和情绪惰性、积极躺平和消极躺平等更为多元的含义,文化意蕴也更为丰富。从全球语境来看,从“尼特族”“低欲望”“独居”到国内热词“躺平”,尽管因时空差别和文化差异被冠以不同的名称,也有文化内涵上的区别,但细究起来,它们共享了“躺平”的文化表征及产生根源,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就业形势不乐观、教育不平等是各国青年“躺平”现象产生的主因。尽管各国政府与社会机构试图通过政策性措施改善青年“躺平”现象,但效果差强人意,如何有效进行帮扶仍然是需要被关注的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