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靳东超 JIN Dongchao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山东威海264200
出 处:《学理论》2022年第5期25-27,共3页Theory Research
基 金: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公道民本:中华文明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21FKSB045)。
摘 要:马克思哲学中的“儿童”意象有着三重理论意蕴:作为社会发展之阶段的“儿童”、作为现代弊端之批判的“儿童”、作为共产主义之复归的“儿童”,其哲学意蕴深刻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批判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笔下的“儿童”意象内在包含了鲜明的实践指向及方法论意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之科学规律、坚持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之批判、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揭示马克思哲学中的“儿童”意象及意蕴,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人类进步历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提供了哲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