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轶斐 于淼 杨乔瑞[3] 张含 桑希生 张雪卓[4] 张忠绵 李志红 郭志玲[5]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4]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150036 [5]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出 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年第4期562-564,629,共4页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4187)-参白颗粒通过抑制NLRP3焦亡通路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2012-SZ-C-40)-田德禄名医传承工作室。
摘 要:伏邪是指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其理论对于多种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长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本文讨论了伏邪、幽门螺旋杆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阐释幽门螺旋杆菌与中医伏风燥邪的相似性,论述伏风燥直中于胃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慢性胃炎不同阶段的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探讨伏风燥中胃所导致慢性胃炎发病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为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 键 词:伏邪 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萎缩性胃炎 放大胃镜 微观辨证
分 类 号:R259[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573.3[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