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痰通窍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黎辉 杨明芳[1] 武紫晖[2] 

机构地区:[1]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400799 [2]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120

出  处:《中国中医急症》2022年第5期836-839,共4页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目的观察从“痰瘀”辨证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合健脾祛痰通窍方,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液流变学、TC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SPSS21.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8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两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眩晕调查问卷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UCLA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头晕目眩、呕吐痰涎、胸闷恶心、肢体麻木的改善方面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的改善方面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SOD的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cy和SO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方面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LVA、RVA、BA的搏动指数方面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痰瘀”辨证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关 键 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痰瘀”论治 脑血流灌注 

分 类 号:R543.5[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