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葛现伟
机构地区:[1]泰山医学院鲁西医院,252400
出 处:《中国实用医药》2022年第9期66-68,共3页China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T波峰末间期(Tpec)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178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PCI,根据患者PCI后是否发生MVA分为MVA组(42例)和非MVA组(136例)。分析PCI后发生MVA的危险因素。结果178例患者中,Tpec≥100 ms的患者92例,Tpec<100 ms的患者86例。发生MVA的患者42例(MVA组),发生MVA的患者136例(非MVA组)。行PCI后,Tpec≥100 ms的患者MVA发生率为35.9%(33/92),高于Tpec<100 ms患者的10.5%(9/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12,P<0.05)。发生MVA的患者PCI后Tpec降低缓慢,具有波动趋势;未发生MVA的患者PCI后6 h表现出持续下降趋势。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心率、术后Tpec≥100 ms、PCI后TIMI血流<2级、Killip心功能分级>1级、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PCI后发生MVA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Tpec≥100 ms、PCI后TIMI血流<2级、Killip心功能分级>1级、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PCI后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改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存活心肌的电生理功能,进一步防控MVA。采用PCI能够对STEMI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其PCI后Tpec降低缓慢是导致MVA的危险因素,对于控制病情发展,做好不良预后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T波峰末间期变化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分 类 号:R542.22[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1.7[医药卫生—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