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相对贫困测度及互联网的减贫效应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静[1] 魏晓博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市400715 [2]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出  处:《农村经济》2022年第5期60-68,共9页Rural Economy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西部地区空间贫困陷阱识别与形成机制研究”(编号:SWU19095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相对贫困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既是个体与参照群体相比较确实存在的客观差距,也是心理层面与参照群体相比产生的主观被剥夺感。本文基于CFPS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结合A-F指数测度了农户相对贫困,并分析了互联网使用的减贫效应,得到如下结论:(1)样本农户2014~2018年客观相对贫困和主观相对贫困情况有所缓解,但面临的客观剥夺和主观剥夺均比较严峻,尤其是客观剥夺,改善民生、缩小差距仍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2)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不管是客观相对贫困还是主观相对贫困,西部地区均高于样本平均水平,贫困叠加,反贫困任务艰巨,仍然是治理相对贫困的重点区域。(3)互联网的减贫效应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有利于缓解农户相对贫困,且对客观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大于主观相对贫困,互联网发展行为的减贫效应大于互联网生活行为,其结果具有稳健性。

关 键 词:客观相对贫困 主观相对贫困 测度 互联网减贫 

分 类 号:F328[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