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同杰 Wang Tongjie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出 处:《当代电影》2022年第5期131-139,共9页Contemporary Cinem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老龄化的风险议题、媒介话语转型与‘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AW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老年男性气质在性别实践与主流叙事的文化脚本存在显在的悖论。本文梳理了1991-2021年间围绕老年叙.事的华语电影后发现,除了建构“残缺化”和“理想化”两种老年男性气质取向外,还存在二者杂糅的建构方式。“残缺化”建构的方式表现为对老人的污名化;“理想化”则表现为日常化和自我技术化的老年男性气质;在杂糅式老年气质中存在英雄化、家庭化和竞争化的三种形式,老而弥坚的背后夹杂着病患、失觉与衰迟。老年气质建构的现状源于年龄政治和性别秩序的双重束缚,这是根植于社会结构的深层逻辑。杂糅式的建构话语是文化协商后的必然结果,这种话语游离于社会帮扶的弱者与集体想象的强者。最后,在老年男性气质建构提升维度上给出三点建议,即建构“社会时钟”的协商化、消费审美的符号化、文化职能的民族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1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