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鳖共作模式下不同杂交组合中华鳖效益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夏君 何吉祥[1] 方燚 赵其瑞 薛业静 吴本丽 黄龙 

机构地区:[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水产增养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 [2]安庆市义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安庆246000 [3]安徽涂远农业有限公司,安徽蚌埠233000 [4]安徽省枫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六安237000

出  处:《科学养鱼》2022年第5期39-40,共2页Scientific Fish Farming

基  金: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201907d06020015);安徽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皖农科〔2021〕711号);合肥市农业行业(稻渔综合种养)首席专家工作室(202107)。

摘  要:稻鳖共作是一种常见的稻渔共作模式,通过将鳖投放至稻田中,使其在活动过程中疏松泥土、清除田间杂草并捕食田间的害虫,同时鳖的残饵以及粪便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这种养殖模式不但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以提高水稻以及养殖鳖的品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影响稻鳖共作模式经济效益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在稻鳖共作模式下,通过投放不同杂交组合中华鳖,对比分析鳖的产量、水稻的产量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寻找好的养殖品种。

关 键 词:中华鳖 田间杂草 养殖品种 稻鳖共作 不同杂交组合 残饵 种养殖模式 稻渔共作 

分 类 号:S966.5[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511[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