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介入手术室,吉林长春130033 [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长春130033
出 处:《中国实验诊断学》2022年第3期374-378,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摘 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CHF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全球目前已确诊的CHF病例超过2300万,每年新增病例约200万。由于CHF患者具有心功能降低、内环境严重紊乱的特点,故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对患者中远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的学术观点认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上升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预测CHF患者MACE风险的可靠指标,但临床研究;证实了这些指标的预测效果并不理想,故近年来出现了脑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血清心力衰竭预后标志物,但仍然无法满足实际的临床需求,寻找新型生物标志物以提高CHF患者MACE的预测效率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关 键 词: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有效治疗措施 心脏结构和功能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心功能评价 慢性心血管疾病 临床需求 生物标志物
分 类 号:R541.6[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6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