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青海省气象台,西宁810001
出 处:《青海气象》2022年第1期20-26,共7页Journal of Qinghai Meteorology
摘 要:针对短时强降水发生的4个要素进行研究,通过3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讨论青海东部地区产生致灾短时强降水天气的降水效率、云底上升气流速度、水汽特征和持续时间。(1)3次短强天气发生时降水中心附近有较大的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强烈,水汽净平流量和水汽垂直梯度均较大。(2)3次过程上升运动强烈,其最大垂直上升速度为-2.0hPa·s-1。(3)3次过程暖云层厚度差异明显,“6·21”、“6·25”两次过程厚度为4km,“8·19”过程暖云层厚度为1.5km,对流有效位能(CAPE)3次过程也存在差异,“6·21”过程化隆地区为49J·kg^(-1),“6·25”过程祁连地区为598J·kg^(-1),门源为256J·kg^(-1),“8·19”过程大通为585J·kg^(-1),暖云层的厚度和CAPE值的大小是造成小时雨强强弱的主要原因之一。(4)3次过程都属于低质心强回波暖云造成的短时强降水,其降水中心质心高度为2km。(5)3次过程强回波中心组合反射率因子>45dBZ的强回波稳定维持时间大于35分钟。(6)地形抬升作用是3次短强天气发生的主要触发机制之一。
分 类 号:P45[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2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