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蕤[1] ZHAO Rui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81-90,共10页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基 金: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中央高校一般项目(项目编号:校2021092)阶段性成果。
摘 要:记载于日本8世纪古书中的“歌垣”虽然在9世纪便已销声匿迹,但作为构成日本基层文化的要素之一,从江户时代以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日本早期的歌垣研究由于受柳田国男的“一国民俗学”方法论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局限于国内视角,采取从民族内部观照各文化事象的态度。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对歌的大量采集与日本学界“照叶树林文化论”的提出,日本学者发现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大量与日本相似的歌文化,因此从音乐学、比较文学、人类学等视角进行比较研究,提出日本古代的歌垣有可能是从中国西南为中心的照叶林带传到日本的观点。日本学者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对歌的比较研究不仅突破了日本“一国民俗学”的局限性,而且可以进一步明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对歌文化在东亚文化研究中的意义与地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