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颜炼军[1] Yan Lianjun
机构地区:[1]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22年第3期116-122,共7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GB202002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从宗白华《流云》中的小诗,到朱湘、梁宗岱、冯至等的诗歌创作或翻译,现代诗人笔下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飞蛾投火”的形象;当代诗人张枣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一些诗,又续写了这一形象。若干看似无关的汉语新诗文本,通过德国诗人歌德一首短诗形成了迂曲奇妙的关联。这一形象不但关乎古波斯诗人,通连佛经和六朝诗赋,涉及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而且影响了张枣对鲁迅《秋夜》的解读,因而促成了巨大的文本共鸣。诗歌“同题”之下,既有诗人写作过程的曲隐与通变,也有诗人之间的潜在呼应和不同精神向度,这正是百年新诗的丰富性所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