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闫作雷[1] Yan Zuolei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22年第3期131-140,共10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文学乡村与原型村关系研究(1942—1966)”(项目编号21WXC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赵树理在20世纪60年代初塑造了不安心农业劳动的返乡文学青年形象。面对返乡文学青年如何回嵌乡土的难题,赵树理认为文艺不应再专业化,返乡文学青年可通过业余创作,繁荣群众文艺,移风易俗,或下沉、切事,转变为乡村建设的实干家。赵树理并未将这些思考文学化,其小说更多显示了转化返乡文学青年的难度,而同时期的其他文学创作则讲述了众多返乡青年回嵌乡土建设新农村的故事。不过赵树理“返乡文学青年如何回嵌乡土”的问题意识依然撬开了诸多文学—社会议题。20世纪60年代初,现代知识回流乡村,农村与青年相互改造,依托的是包含农业集体化实践在内的别样现代性规划。这个前提变更,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同的故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