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创新担保品框架具有结构性调控效应吗——基于PSM-DID的经验证据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新蓉[1] 刘银双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出  处:《武汉金融》2022年第6期13-20,共8页Wuhan Finance

基  金:2021年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实现金融瓶颈突破对策研究”(HBSK202170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量价’型货币政策调控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效应——基于小微企业数据的实证”(202110589)。

摘  要:本文以2018年6月我国央行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的事件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探讨了担保品扩容政策对定向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MLF、SLF、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中介效应以及企业生命周期、市场势力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尽管担保品扩容有助于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对商业银行信贷融资精准对接行为的激励作用有限,难以引导其对重点企业定向释放流动性。换言之,相对于非成长期或市场势力弱的其他企业,担保品扩容政策以商业银行为传导中介显著挤出了成长期或市场势力强的小微和“三农”企业的信贷融资。由此分析,使得担保品由对风险管理发挥“托底”作用转变为“阀门”机制是关键所在。在体制机制上建立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定向投放效应,精准直达重点普惠领域。

关 键 词:担保品扩容 信贷融资可得性 定向企业 商业银行行为 

分 类 号:F822.0[经济管理—财政学] F83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